電商平台,是指提供給產品供應商上架產品,也就是傳統稱的通路經營者。除了透過網路、公開媒體或其他通路,銷售指定商品,部分電商平台也提供整合服務,例如提供物流、倉儲系統、處理售後服務等等。這幾年電商平台的發展逐漸穩定,電子商務以及實體店面已經不是企業管理者二選一的決策,更多的企業積極整合線上以及線下的資源,來達到效益最大化的成效。然而在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源時應注意哪些風險呢?我們將在文章內繼續解答
Fastbuilder法律顧問吳于安律師
前言:
隨著電商的普及化,其商業模式也為市場帶來新的挑戰。隨之而來的,還有有相對應的法律以及商業規範。許多企業或是個人在欲加入電商平台時,往往被繁雜的管理、商業政策所困擾,當中有些枝末細節可能不小心就會導致金錢損失,嚴重的話辛苦經營的頁面或被關閉,甚至挨上官司。 加上各種金流、費用等收款名目,很容易導致商業糾紛。因此在加入電商平台以前,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了解簽署合作條約時,應該注意什麼事項。
與電商平台簽訂合約時,Fastbuilder法律顧問吳于安律師,特別指出以下幾點是企業管理者可能忽視的條款:
- 上架銷售期間:電商平台的商業模式多樣化,上架商品時應該注意上架銷售期間。避免無法履行出貨、或是已經過了促銷期卻仍需以促銷價出貨的狀況。
- 銷售通路範圍及種類:有些電商平台有跨區、跨平台的整合服務,雖然可以擴展業務,但跨境電商也須符合當地法規。例如環保法規、授權、商品標示等。跨境電商的規範,複雜多樣,必須處處留心。另外若合作的電網有跨平台的合作,這時候比較常見的糾紛有訂價以及客戶關係處理的部分,這也是需要特別留意的。
- 運費由誰負擔:電商雖然沒有實體店面的租金成本,但是相對有大宗的運費支出。加上若是消費者需要退換貨,當中還有物流的來回成本。因此合約中,應明確定義運費在何種情況下,由哪一方(賣家、買家、電商平台)支出。
- 智慧財產權授權:許多商品具有智慧財產權,為了防範不肖業者以任何違法的方式使用賣家的產品相關資料、商品圖檔及商標標識,而蒙受商業損失。與電商平台合作的合約內應有對智慧財產權授權的相關規定。
- 訂貨、交貨、退換貨、運送方式:各家電商平台有不同的物流以及交易的規範,加上電商平台現在的商業模式求迅速交貨,所以不可忽視期限的約定。另外,有些物品有體積龐大、高價值、已腐、易碎的性質,因此在訂貨、交貨、退換貨、運送方式需要涵蓋確實的規範。
- 瑕疵擔保責任及退換貨條款:商品從製造、寄倉或運送過程中,都有可能會產生瑕疵,若消費者因此要退貨,如何釐清責任歸屬以及如何判定由電商平台還是賣家負責吸收損失及辦理退換貨?
- 消費糾紛之責任承擔:若消費者對商品不滿意,進而提告,到底是電商平台還是供應商負責?消費糾紛可大可小,若沒有適當處理,可能會對好不容易建立的品牌造成傷害。
- 合法商品保證:除了合法商品保證以外,通常會再約定「供應商必須要擔保所提供的商品都是合法的」,否則電商平台幾乎不可能一個一個去檢驗上架的商品是否合法。因此企業/個人提供商品的時候,務必確保商品在平台上的合法性,以免不小心觸法。
你可能會想知道: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電子商務經營法規手冊
給企業管理者的一段話:
在電子商務的普及下,越來越多的個人品牌、企業透過電商擴大業務。
電商平台有自帶流量、品牌效應以及上架簡易等優勢;但是想要經營電商平台就不能忽略它與經營實體店面仍有許多不同之處,包含法規、行銷、責任歸屬等,許多初來乍到的電商商家不小心就會吃悶虧,因此不管是個人或是企業要與電商平台合作,積極適應電商的商業環境之餘,也需要了解如何透過法律保護自己以及自家消費者的權益,才不會因小失大。
另外Fastbuilder建議,企業也應建立中長期目標,培養內部的數位以及法律人才,亦可考慮採用組織以外的專業人士,這樣即可以隨時留意電商環境的變動,也可獲得完整的行銷策略,方能發揮數位轉型的價值,為內部帶來商業動能。
Fastbuilder法律顧問吳于安律師
下一篇推薦:
社群平台無法替代官網經營電商的5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