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是個高喊「5G」、「工業4.0」、「機器人即將取代人類」的時代,過多恐慌性的資訊轟炸輿論, 未免讓我們感到驚慌。Fastbuilder在此文章中,將從管理企業之觀點與企業管理者探討機器是否會取代人類就業。
K Ma馬彩芸 – Fastbuilder行銷管理事業部
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因為有機器的參與,改寫了人類社會生產與製造的模式。在此之後,有關於機器是否會取代人類的話題就不曾停止。
2013年,牛津大學學者聯合發表論文*,大膽預測2023將有高達47%的職業將會被帶有人工智慧的機器取代。近幾年「人工智慧」和「5G」相關的科技日趨進步,賦予機器更多的可能,也讓人類生活更加便利,同時也引發人們對未來就業情況不明朗的隱憂。
人工智能或將取代人力,成為企業工作主力?
機器可以突破人類的生理極限、更長時間的工作、演算能力比人類快速、準確;因此不難理解為何有部分的人擔心更大規模的「科技性失業」即將在21世紀發生。對企業來說,有了更高效率、更智慧的機器協助組織發展,自然可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但以就業者的角度來看,機器儼然成了對立面的競爭對手,壓縮人類就業的機會。然而機器真的可以有辦法取代人類嗎?人類又有哪些優勢是機器無法取代的呢?
根據Fastbuilder數位轉型觀察小組向一名AI研究學者深入探訪,目前機器人要完全替代人類,還有很長一段路,不管是企業或就業者都不應過度悲觀;而應積極思考在這波科技浪潮中,如何與機器「分工合作」,加強學習與機器合作的技能,利用機器所帶來的優勢,協助人類減少框架的限制。
舉例,在汽車製造廠在機械自動化組裝下提高工作效率,相關的產業可以集中資源,專注在開發更環保的能源或是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等相關工作。
另外,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估計,在2022年世界經濟體會創造出1.33億的新職缺,以應滿足科技發展的需求。然而,如何確保人類所能貢獻的技能跟得上科技的變動,這就得仰賴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全體的積極佈局。Fastbuilder認為「科技始於人性」,企業導入數位科技的同時,也應該同樣重視人類特有的高度溝通能力、同理心以及創造力等等的「開創性能力」,以加強機器所沒有辦法完成的任務。
從歷史觀點觀察,科技不會因為部分人的擔憂而停止演化,人們應該要試著透過不斷的自我學習,來掌握時代的變動。Fastbuilder期許科技與人類的關係不是對立,而是應該建立在1+1>2的合作關係是;透過專業分工,將機會成本降低,為人類社會的爭取到最大的福祉與效益。
K Ma馬彩芸 – Fastbuilder行銷管理事業部